广告学
Advertising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广告学理论知识和广告实务能力,具有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广告管理与法规、经营与策划的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广告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胜任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文案及市场营销等工作。
【专业特色】
◆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广告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设计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就业口径宽,专业方向选择灵活。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着力引导学生在学期间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与社会接轨,向前沿靠拢,学生作品获奖多、层次高。
◆具有依托交通、建设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合作关系的就业优势。
【主干课程】
广告学概论、平面广告设计、中外广告史、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软件、广告管理与法规、广告摄影摄像、影视广告制作、广告美学等。
【硕士/博士点】本专业具有广告美学和书画美学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中外合作交流】中美“1+2+1”, 赴台交换生。
【学生发展前景】
◆就业: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在著名的大型国有企业,苏宁、国美等大型零售企业,报刊、杂志、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广告部,中建公司和汽车制造等企业。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
◆读研:保研率在10%左右,考研率在20%左右。
◆出国:学生出国深造主要前往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大学,近年出国率为10%左右。
温馨提示:体检受限——2.2色盲。
招生咨询联系人: 侯长生 职称/职务: 副教授、系主任
电话: 029-62630093 电子邮箱: 83582180@qq.com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知识技能
1.掌握广告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市场场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有关广告的政策法规;
4.具有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与活动能力;
5.了解中国广告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
新闻传播学、传播学概论、广告学理论、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外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广告媒体研究、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广告效果研究方法、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共关系学、摄影广告设计、电视广告设计、计算机三维制作3DMAX、CI策划与设计、国际广告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就业前景
广告作为一种有偿的、付费的信息传播形式,它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把广告内容传播给大众。同时,广告也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载体之一,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就会产生适应这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广告。一方面,广告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反映特定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另一方面,广告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因此,广告除了宣传具体商品之外,还宣传了特定的社会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有很大发展。既宣传具体商品,又反映了体现人们价值观的广告,不但得到了商家的青睐,而且还点缀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中国 1979 年初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恢复了广告业务,至今 20 年来,我国广告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广告媒介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就有 3000 多家。时代呼唤高质量的广告和高质量的广告人才。
与广告业蒸蒸日上的发展情形不相适应的是专业广告人才的缺乏。我国的广告从业人员不下 20 万,但真正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和系统培训的不到二十分之一,许多广告从业人员都是 “ 半路出家 ” 。当然这不是说非专业出身的就拍不出好广告,只是从整体上看,显得广告制作队伍参差不齐,且大多数水平不是很高。中国的广告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广告队伍素质,而提高广告队伍素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从高等教育的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专业近三四年的毕业生分配去向表明,该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人员少,质量高,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分配状况十分看好,甚至超过了其他热门专业。